“自研”和“开放”持续打架,如何看云计算的四大进化?

字节拾光者
• 阅读 4866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云计算再也不会被视为“新瓶装旧酒”,而是未来经济的基础设施。IDC近日在网易云创大会上发布的《数字经济,创新引领——2018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数字经济的四大特征包括“以云为核心技术引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生态为主要商业载体、以开放共赢为主流合作模式”。大大小小的云计算厂商也纷纷祭出各自的数字化蓝图,譬如AWS“赋能数字化转型”,阿里云定位“数字化转型专家”,青云“再造ICT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网易云“助力企业数字化创新”。

在此背景下,云计算平台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最为明显的包括开放云、全栈云、弹性云和混合云——除了全栈云,其他方向并非新概念,但是也有了新内涵,众多云计算厂商就在这些领域卡位。

“自研”和“开放”持续打架,如何看云计算的四大进化?

(网易云联合浪潮发布首款云计算全栈一体机)

开放云——开放生态致胜

这可能是一个令人诧异的命题——云计算不应该是天生开放的吗?但事实未必如此。阿里云副总裁李津一句“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引燃了开源与自研的战火。阿里云声称自主可控(自研)的云才能走得更远,但开源云计算流派纷纷反击,华为云总裁郑叶来发文表示,只有敢于开放才会强大,才可能强大,如果强调自主可控就别用开源代码,包括MySQL。连一向低调的网易云也加入了争论,网易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表示,从平滑演进、(客户)自主可控、生态人才三个维度考虑,“企业用云,一定要基于开源的技术,满足最主流的开放标准。所以未来一定属于开放云”。作为坚定开放路线的佐证,网易云发布了基于开源、兼容开源的轻舟微服务、瀚海私有云。

持续性只是一方面,基于主流开放标准接口,数字经济需要的开放生态才有坚实的基础,用户需要的完整解决方案才易于整合,毕竟没有哪个软件帝国能够覆盖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阿里云之所以2009年选择自研,是因为当时“市面上就没有任何开源软件能够满足这一设计目标(解决人类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问题)”。但现在回头来看,开源云计算已经非常成熟,OpenStack、Ceph、Open vSwitch、Kubernetes都是诸多大厂支持的技术框架,重复造轮子殊无必要。所以,华为、腾讯、中移动、网易等都采用了OpenStack技术,连曾经视Linux为“癌症”的微软,其Azure平台与开源软件已经分不开。事实上,阿里云也并未完全拒绝开源,其虚拟化层采用了KVM,其容器、数据库、缓存层也支持Kubernetes、MySQL、MongoDB、Redis。

所以说,开源云、开放云的趋势不可逆转。云计算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封闭系统不是说没有生态,但仅依靠一家公司,后劲没有开放生态来得足。对于重服务的公有云,这可能还不明显,对于重产品的私有云,开放就显得更为重要。

全栈云——IaaS+PaaS还不够

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云计算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计算、存储本身。IDC《报告》认为,数字化创新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而数字化创新技术赋能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安全,其中云计算作为基础,提供可编程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流程和方法、服务化的软件架构,实现办公协同、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销 售服务等流程方面的效率提升。换言之,针对数字化创新,企业需要的是全栈的能力。比如工业领域希望通过微服务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和工具化,借助专业化的工具打造通用化的平台,实现行业知识的复用推广,带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IDC《报告》也给出了万向通过微服务架构实现工业APP的快速开发和部署的例子。

Forrester的调查也显示,全栈云平台越来越受到中国行业用户的青睐。其全栈云平台的定义,是不仅具有覆盖IaaS、PaaS的云服务能力,还能提供网络通信、混合云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具有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应用的能力。

青云举起了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的大旗。“云的核心不是‘为云而云’,而是通过云的形式再造一套ICT系统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天,青云对自己的定位是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青云CEO黄允松说。作为呼应,青云发布了QingCloud云平台、青立方超融合系统、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等9个产品品牌,表明其心志。

走“场景化云服务”差异化竞争路线的网易云,也驶入了全栈云的赛道。网易云针对架构演进的新品轻舟微服务,强调的是“业界最完整的微服务解决方案”,除微服务框架、API网关之外,还整合容器平台、DevOps、AIOps、自动化测试等能力。其瀚海私有云也是在IaaS、PaaS之上集成了轻舟微服务。不仅如此,网易云还联合浪潮推出了业界首款云计算全栈一体机——瀚海一体机,通过瀚海平台与基础设施的整合,将软硬一体化交付推进到架构演进、业务研发提效的交付。互联网公司涉足硬件,其对数字化创新以及全栈云的坚持,可见一斑。

此外,华为也认为“行业客户需要全栈云”,并发布了全栈私有云解决方案。在华为看来,全栈云涵盖全栈的业务承载、服务、资源管理、架构演进等能力,只有全栈云才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用户上云的全过程,从架构、资源的角度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弹性云——应用也要弹性

云计算的定义绕不开弹性,没有弹性的云可以说是伪云,传统的弹性是指根据业务量弹性使用云资源,但全栈云平台的弹性又有所不同。首先是是弹性的层次。全栈云的弹性不仅仅是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EBS(Elastic Block Store)那么简单,计算、存储的弹性做得再出色,也只是实现了资源层面的弹性,而在服务化架构下,企业更需要服务层面的弹性,或者应用弹性。比如网易云瀚海一体机的弹性扩展,就不仅仅是计算节点,还包括服务的容量和数量,这得益于容器技术的成熟。有些云对容器产品的设计是更轻量的虚拟机,取其抽象粒度、速度和灵活性,这确实是容器相对虚拟机的优势,也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但并没有达到应用弹性的最佳实践。

其次是弹性伸缩支持的规模。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各种玩法已经成熟,不说双11,大V随便一个动作都可能引爆业务,譬如鹿晗恋情就曾让微博混合云“打脸”,这就考验云平台的规模支持能力。在超大规模下,企业关注的很多问题可能会暴露,譬如最近发生的一起云计算事故,即是磁盘错误及搬迁扩容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导致客户数据丢失。也因此,在规模支持上,网易云瀚海私有云实现单集群支持5000物理节点,单租户支持3万云主机。据汪源介绍,5000节点的规模目前是第二名的两倍。另一方面,其Kubernetes单集群支持3万节点、45万容器,应用层规模上限同样有所突破。

混合云——迎接多云架构

传统的混合云,是指私有云和某家公有云的网络互通和资源统一管理。比如微软的AzureStack一体机,只支持接入微软Azure公有云。然而,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随着云计算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公有云故障的突发性,单个公有云,即便是多AZ(可用区)或者多Region,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业务持续性或者数据可靠性的需求,跨云备份的讨论开始出现。

多云的战略,对于云热迁移或故障迁移或者避免厂商锁定,相比单一的云都更有优越性。英特尔则从优化企业工作负载的角度给出另外的解读,其2017年发布的《在公有云、混合云和私有云间合理放置工作负载》白皮书指出,每个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及目标各不相同,真正适用于所有客户的云战略,应该是“多云”(Multi-Cloud)的战略,要在把原有的IT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之前,基于它们的特点和需求来为它们选出适合栖身的云平台。

在产品层面,我们看到,青云推出的9大产品,包括了一个iFCloud统一多云管理平台,和一个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前者旨在面向多云环境,降低企业跨云服务的实施门槛,实现IT管理的降本增效;后者是面向多云环境管理不同类型应用的开源平台,可实现应用高效交付与运营管理。

网易云瀚海私有云同样带来了新的突破——它不仅可以无缝接入网易的公有云,还支持接入所有主流公有云,有将开放进行到底的意思。当然,这也得益于OpenStack的开放性。

华为则提出,全栈云基于统一的分布式架构,既要支持从多个数据中心到边缘云节点的统一管理,还要能通过混合云联接公有云,支持企业业务的长期演进。

可以预计,支持跨云、多云的云服务商和云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以上从平台角度总结了数字化浪潮下云计算发展值得关注的四个方向。数字经济本身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向,平台之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同样值得关注,这种融合也会影响平台的选择和演进。所以,企业在选择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复、全面的论证,在此不做赘述。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天翼云成为“云优化能力提升计划”首批成员单位
5月1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云管和云网大会”在线上召开。大会以“新云管新云网”为主题,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云管和云网优秀案例,发布了《云优化治理实践指南》、《云管理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等重磅研究成果,并启动“云优化能力提升计划”。天翼云成为“云优化能力提升计划”首批成员单位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发展持续提速,
天翼云乘风新基建,构建数字化转型“4+2”能力体系
随着新基建战略推进,大数据、5G、云计算、AI等新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创新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数据资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有8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9月9日,2020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合作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电信云计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云庄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云基筑
云生态大会,随“峰”而来!
7月11日消息,“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将于7月24日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峰会重要组成部分,云生态大会以“共铸国云智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助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数字社会,夯实数字技术新基础,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推动云计算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电信、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联合举办。云生态大会今
@千行百业,一起乘云而上!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意义深远,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天翼云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凭借领先的技术、广泛的资源布局与丰富的场景实践经验,积极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突破算力瓶颈,云网融合引领数字未来!
8月31日,以“创新强省会,数字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出席“科技创新,引领数字未来”分论坛,并发表题为“科技创新突破算力瓶颈云网融合引领数字未来”的主题演讲,就天翼云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算力瓶颈、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进行了详细介绍。当前,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新型生产力。云计算作为
云行 | 天翼云中国行走进宁波,推动千行百业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
9月2日,2022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宁波启幕。在此期间,以“算力网络,连接未来”为主题的天翼云中国行活动成功举办,宁波政府部门领导、各合作伙伴企业代表与天翼云共聚一堂,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深度探讨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与变革路径。活动现场举行了天翼云“一城一池”宁波节点落地发布仪式、战略客户签约仪式
倒计时2天!天翼云邀您共赴2022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飞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范围和影响,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数字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云计算作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持续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底座,为传
深度解读天翼云紫金DPU,软硬协同造就极致性能!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和坚实底座。在当前这个算力普惠、万物互联的时代,业务场景复杂化,传统以CPU为核心的计算架构面临着诸多挑战。12月29日,在中国电信主办的“2022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中国电信正式发布自研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召开,天翼云携手产业链共建开放共赢云生态
天翼云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始终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从1.0演进到4.0,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天翼云以云操作系统为核心,从底层基础软硬件技术,到上层高阶云能力,实现了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布了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智能计算平台“云骁”、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紫金DPU等多款自研创新产品。
国云注智,聚力向新!天翼云打造五位一体智算云能力体系!
5月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以“国云注智 聚力向新”为主题的2024智算云生态大会·智算云论坛在福州召开。天翼云全面升级产品及生态矩阵,打造“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算云能力体系。会上举行“开源大模型社区发布暨生态繁荣计划启动”、“息壤区域算力互联互通及调度管理服务计划暨息壤城市算力互联网点亮行动”等仪式,通过产业各方伙伴共创、共建、共推智算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天翼云正以全新智算云布局,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向新向智向未来,且看天翼云!
护民生“烟火气”,筑幸福“根基石”多元的民生需求,化作发展引擎的“燃料仓”驱动产业创新求变,开启经济繁荣新篇!产业发展是民生福祉的经济基础为响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要求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天翼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