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没那么简单

月天
• 阅读 4046

说到 super, 大家可能觉得很简单呀,不就是用来调用父类方法的嘛。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约定

在开始之前我们来约定一下本文所使用的 Python 版本。默认用的是 Python 3,也就是说:本文所定义的类都是新式类。如果你用到是 Python 2 的话,记得继承 object:

# 默认, Python 3
class A:
    pass

# Python 2
class A(object):
    pass

Python 3 和 Python 2 的另一个区别是: Python 3 可以使用直接使用 super().xxx 代替 super(Class, self).xxx :

# 默认,Python 3
class B(A):
    def add(self, x):
        super().add(x)

# Python 2
class B(A):
    def add(self, x):
        super(B, self).add(x)

所以,你如果用的是 Python 2 的话,记得将本文的 super() 替换为 suepr(Class, self)

如果还有其他不兼容 Python 2 的情况,我会在文中注明的。

单继承

在单继承中 super 就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主要是用来调用父类的方法的。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2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A.add'.format(self))
        self.n += m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3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B.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3

你觉得执行下面代码后, b.n 的值是多少呢?

b = B()
b.add(2)
print(b.n)

执行结果如下:

self is <__main__.B object at 0x106c49b38> @B.add
self is <__main__.B object at 0x106c49b38> @A.add
8

这个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

  1. super().add(m) 确实调用了父类 A 的 add 方法。

  2. super().add(m) 调用父类方法 def add(self, m) 时, 此时父类中 self 并不是父类的实例而是子类的实例, 所以 b.add(2) 之后的结果是 5 而不是 4

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和你想到一样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多继承的例子。

多继承

这次我们再定义一个 class C,一个 class D: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4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C.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4


class D(B,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5

    def add(self, m):
        print('self is {0} @D.add'.format(self))
        super().add(m)
        self.n += 5

下面的代码又输出啥呢?

d = D()
d.add(2)
print(d.n)

这次的输出如下: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D.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B.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C.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A.add
19

你说对了吗?你可能会认为上面代码的输出类似: :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D.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B.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A.add
15

为什么会跟预期的不一样呢?下面我们将一起来看看 super 的奥秘。

super 是个类

当我们调用 super() 的时候,实际上是实例化了一个 super 类。你没看错, super 是个类,既不是关键字也不是函数等其他数据结构:

>>> class A: pass
...
>>> s = super(A)
>>> type(s)
<class 'super'>
>>>

在大多数情况下, super 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一个 MRO 以及 MRO 中的一个类。当以如下方式调用 super 时: :

super(a_type, obj)

MRO 指的是 type(obj) 的 MRO, MRO 中的那个类就是 a_type , 同时 isinstance(obj, a_type) == True

当这样调用时: :

super(type1, type2)

MRO 指的是 type2 的 MRO, MRO 中的那个类就是 type1 ,同时 issubclass(type2, type1) == True

那么, super() 实际上做了啥呢?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一个 MRO 以及一个 MRO 中的类 Csuper() 将返回一个从 MRO 中 C 之后的类中查找方法的对象。

也就是说,查找方式时不是像常规方法一样从所有的 MRO 类中查找,而是从 MRO 的 tail 中查找。

举个栗子, 有个 MRO: :

[A, B, C, D, E, object]

下面的调用: :

super(C, A).foo()

super 只会从 C 之后查找,即: 只会在 DEobject 中查找 foo 方法。

多继承中 super 的工作方式

再回到前面的

d = D()
d.add(2)
print(d.n)

现在你可能已经有点眉目,为什么输出会是 :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D.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B.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C.add
self is <__main__.D object at 0x10ce10e48> @A.add
19

了吧 ;)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 D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备注: 可以通过 D.mro() (Python 2 使用 D.__mro__ ) 来查看 D 的 MRO 信息)

  • 详细的代码分析如下: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2

    def add(self, m):
        # 第四步
        # 来自 D.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A.add'.format(self))
        self.n += m
        # d.n == 7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3

    def add(self, m):
        # 第二步
        # 来自 D.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B.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epr(B,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B 之后的 [C,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六步
        # d.n = 11
        self.n += 3
        # d.n = 14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4

    def add(self, m):
        # 第三步
        # 来自 B.add 中的 super
        # self == d, self.n == d.n == 5
        print('self is {0} @C.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epr(C,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C 之后的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五步
        # d.n = 7
        self.n += 4
        # d.n = 11


class D(B,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 = 5

    def add(self, m):
        # 第一步
        print('self is {0} @D.add'.format(self))
        # 等价于 super(D, self).add(m)
        # self 的 MRO 是 [D, B, C, A, object]
        # 从 D 之后的 [B, C, A, object] 中查找 add 方法
        super().add(m)

        # 第七步
        # d.n = 14
        self.n += 5
        # self.n = 19

d = D()
d.add(2)
print(d.n)

调用过程图如下:

D.mro() == [D, B, C, A, object]
d = D()
d.n == 5
d.add(2)

class D(B, C):          class B(A):            class C(A):             class A:
    def add(self, m):       def add(self, m):      def add(self, m):       def add(self, m):
        super().add(m)  1.--->  super().add(m) 2.--->  super().add(m)  3.--->  self.n += m
        self.n += 5   <------6. self.n += 3    <----5. self.n += 4     <----4. <--|
        (14+5=19)               (11+3=14)              (7+4=11)                (5+2=7)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 d.add(2)d.n 的值是 19 了吧 ;)

That's all!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

参考资料

原文地址: https://mozillazg.com/2016/12...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待兔 待兔
4年前
一篇文章弄懂 Java 反射的使用
说到Java反射,必须先把Java的字节码搞明白了,也就是Class,大Class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Java的大Class就是类的字节码,就是一个普通的类,里面保存的是类的信息,还不太明白Java的大Class的,可以先看一下之前的文章先想一个问题1.给我们一个类,我们如何使用?这还不简单,通过这个类,创建一个类的对象,再通过这个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中面向对象的一点学习总结
最近开始看java的一些东西,感觉比python麻烦些,今天学习了面向对象的一些东西,觉得挺多挺复杂,这里做个知识总结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java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有一个动物(Animal)基类,定义了run与eat方法,然后有一个猫(Cat)与狗(Dog)的子类继承了动物这个父类,子类重写(override)了父类的run与eat
Bill78 Bill78
4年前
Python的新式类和旧式类
概述:Python中支持多继承,也就是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基类。当一个调用一个自身没有定义的属性时,它是按照何种顺序去父类中寻找的呢?尤其是当众多父类中都包含有同名的属性,这就涉及到新式类和经典类的区别。多继承:classFood(object):23def__init__(self,name,col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C++中基类虚析构函数的作用及其原理分析
虚析构函数的理论前提是执行完子类的析构函数,那么父类的虚构函数必然会被执行。那么当用delete释放一个父类指针所实例化的子类对象时,如果没有定义虚析构函数,那么将只会调用父类的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子类的虚构函数,导致内存的泄漏。故: 继承时,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就是,基类析构函数中,加上virtual。知识背景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中super的用法
super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复调用(钻石继承)等种种问题。总之前人留下的经验就是:保持一致性。要不全部用类名调用父类,要不就全部用super,不要一半一半。普通继承classFooParent(object):de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中的@函数装饰器到底是什么?
在解释@函数装饰器之前,先说一下,类中的类方法和静态方法。在Python中完全支持定义类方法、静态方法。这两种方法很相似,Python它们都使用类来调用(ps:用对象调用也可以)。区别在于:Python会自动绑定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会自动绑定到类本身;但对于静态方法则不会自动绑定。类方法用@classmethod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 Day24:类的继承、派生、覆盖、super()、绑定、非绑定方法
类的继承、派生、覆盖、super()python类的继承:子类继承父类,只需要在定义类的时候在类名后面加上(父类名)。继承之后,父类的属性方法、子类都可以访问派生:子类继承父类后,自己在父类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属于自己特性的属性、方法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3中的super()函数详解
关于Python3中的super()函数我们都知道,在Python3中子类在继承父类的时候,当子类中的方法与父类中的方法重名时,子类中的方法会覆盖父类中的方法,那么,如果我们想实现同时调用父类和子类中的同名方法,就需要使用到super()这个函数,用法为super().函数名()下面是一个例子: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基础学习总结(8)——super关键字
一、super关键字  在JAVA类中使用super来引用父类的成分,用this来引用当前对象,如果一个类从另外一个类继承,我们new这个子类的实例对象的时候,这个子类对象里面会有一个父类对象。怎么去引用里面的父类对象呢?使用super来引用,this指的是当前对象的引用,super是当前对象里面的父对象的引用。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抽象类和抽象方法(abstract)
一、抽象(abstract)的使用  当父类的某些方法不确定时,可以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该方法\抽象方法\,用abstract来修饰该类\抽象类\。  我们都知道,父类是将子类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和方法进行抽取,这些属性和方法中,有的是已经明确实现了的,有的还无法确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定义成抽象,在后日子类进行重用,进行具体化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ES6对象的super关键字
super是es6新出的关键字,它既可以当作函数使用,也可以当作对象使用,两种使用方法不尽相同1.super用作函数使用的时候,代表父类的构造函数,es6规定在子类中使用this之前必须先执行一次super函数,super相当于Father.prototype.constructor.call(this)classFather{
月天
月天
Lv1
自卑溢出来就变成了安静和温柔。
文章
5
粉丝
0
获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