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压缩
tar -vxjf xxx.bz2 -C 目录
解压文件bz2格式
tar -xvf xxx.tar
解压tar型文件
tar -xzvf xxx.tar.gz
解压.gz格式文件
tar -czvf xxx.tar.gz 目录或文件
压缩文件为.gz格式
驱动
mknod /dev/设备名 b 主设备号 次设备号
创建一个设备
depmod //生成modprobe需要的依赖项
modprobe *.ko //加载驱动, 推荐使用,因为可以自动插入需要关联的 .ko模块
rmmod *.ko //卸载驱动, 推荐使用
cat /proc/devices查看设备和设备号
cat /proc/interrupts 查看中断号
cd /proc/device-tree进入设备树中查看节点
文件挂载、卸载
mount /dev/sdb2 /mnt/temp
将sdb2分区挂载到 /mnt/temp下
umount /dev/sdb2
或者 umount /mnt/temp
文件和磁盘方面
mke2fs /dev/设备名
在磁盘(设备名)上创建ext2 ext3 ext4 文件系统,默认是ext2
df -T -h 查看文件系统的类型、硬盘、U盘等
free -h 查看ram使用情况
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SD卡等的分区
如何烧写文件
dd if=源文件 of=/dev/sdx bs=512 seek=2 conv=fsync
向设备sdx中烧录源文件,seek表示跳过2个block向sd卡烧录(重要,防止删掉分区表)
bs=512设置块为512字节
给磁盘建立分区,并挂载: 步骤
lsblk 查看磁盘分区结构
ls /dev/sd* 查看 或者 fdisk -l
fdisk /dev/sdb 开始分区
输入n 然后回车, 输入p ,回车,输入分区号
分完区后输入w ,保存分区
mkfs.ext3 /dev/sdb* 把该磁盘的某个分区格式化为 ext3文件格式
mount /dev/sdb* /mnt 挂载
网络
ifconfig -a 查看所有网卡 (一定要加 -a ,不然有的网卡显示不了)
ifconfig wlan0 up 打开无线网卡
iwlist wlan0 scan 查找wifi
sudo NetworkManager restart 或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重启网络
linux下获取本主机的外网IP 比如 curl icanhazip.com
杂项
uname -a 查看主机使用的linux内核,cpu架构
ls /bin 查看支持的命令
shutdown -h now 关机
reboot 重启
exit 注销
ps -A 查看所有进程
ps -u root 显示root进程信息
ps -ef 显示所有命令
kill 进程号 杀死进程
source 文件 //使文件生效 ,重要
在安装交叉编译器时有一个巨大的坑,在向/etc/profile添加了环境变量后,一定要用source 使之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向arm开发板中添加curl命令
https://blog.csdn.net/u013625...
gdb 调试
gdb 程序名字 //运行gdb
run //执行程序
where //查看程序出错的地方
list //查看代码
break 行号 //设置断点位置
next //单步执行,但不进入函数内部
step //单步执行,并进入函数内部
print 变量名 //查看变量名的值
git的简单使用
git init
git add *
git status
git commit -m “xxx”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xxx/xxxx.git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如果要更新文件
git add *
git commit -m “xxx” 先更新本地文件
git push origin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