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爨习
• 阅读 622

前言

在「RTE2022 实时互联网大会」中,声网云原生边缘计算团队的负责人 @王浩宇 Dylan 以《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 —— 声网如何兼顾后端服务的可靠、高效和快速迭代》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这也是声网第一次在 RTE 大会上,对外分享内部的一些后端技术实践。相信大家也一直比较好奇,声网如何在广泛的 RTE 应用场景下解决服务的高效扩展问题。

以下内容基于 @王浩宇 Dylan 于大会中演讲内容整理,为方便阅读略有删改。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01 实时互动后端技术演进

先看一下三个主要的业务需求: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一是不断爆发的新互动场景。从 RTC 的视频、推流、录制、鉴黄的基础能力,到 RTE 的灵动课堂、互动游戏、一起 KTV、空间音频、AI 声纹等等。现在的互动场景越来越复杂,相比以前仅仅需要满足音视频的互通,已经到了需要同时兼顾复杂的信令过程、复杂的数据交互。

二是追求更加稳定可靠的极致质量。从原本的低延迟、低卡顿率,上升到 RTE 实时互动体验的质量标准 XLA;需要去支持异常情况下的智能容灾,异常自动恢复。

三是敏捷高效的大规模扩展能力。实时扩容,支持超大规模的业务场景弹性,以低成本覆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这些,都是让实时互动更加易用、更加普及的能力和需求。

在讲声网如何解决这些场景需求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下这些年在各种边缘云和公有云场景下,当前的一些典型架构模式。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在边缘上最传统也最成熟的模式是 CDN 的分发。这种架构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已经非常的成熟稳定。最常见的场景像基于 CDN 的直播、边缘函数、IoT 等等。

基于 CDN 的场景也能够高效的满足弹性、扩展、覆盖的问题。它的优势在于,这样的一个简单静态配置,一般只用关注一个链路切换就可以实现横向的边缘扩容。但这种场景下只能解决分发、传输和接入能力,没有办法去实现复杂的多项交互的业务。

现在的互联网业务几乎都是云化的,公有云场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几乎能支持一切的互联网业务。它具备完备的储存、计算、事务等各种云服务和中间件的能力,易用性和扩展性良好。但有一个问题是链路很复杂,用了云之后意味着重度依赖基建的可靠性,任何一环都不能出问题。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大家也知道声网基本是不用公有云的,也用不了 CDN。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实时互动边缘云,希望能在我们的边缘云上同时具备边缘的灵活和云的强健,能够在边缘实现复杂的实时互动逻辑,不依赖专线实现可靠传输,解决数据和状态的全球同步。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我们希望做到又快又好,在任意环境都可以运行,覆盖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去支持从密集计算的突发任务,到有状态服务在内的任意负载,能够去 Serverless 化,支持动态的资源分配和弹性伸缩。

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模式,声网其实并不需要类似 CDN 的回源这类的核心节点,整体架构都做了去中心化。好处是可以彻底摆脱对机房和运营商的依赖,也不需要对基础设施做很高程度的可用性保障。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另外一方面,云的易用性带来了复杂度的急剧增长,故障概率和影响范围也进一步加剧。这些年不管是国际上的一些巨头还是国内的一些厂商,基本都出现过大范围的故障。并且如果是骨干网或者运营商故障,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挽回的,云网络底层的 BGP 协议一旦在路由层面出问题,可能影响整个大洲。例如北美最近一两年已经遇到过多次公有云几乎整体断网的情况。

声网希望能够在实时互动边缘云上做到真正的反脆弱性,所以会对任何的基础设施去做一定的故障预设。我们的服务至少满足 N-3 的冗余度,意味着不会依赖任何单一的基建或者运营商,在任意区域均可承受 3 个机房故障不影响可用性。

02 实时互动 x 边缘 Serverless

上述几点在过去几年我们反复提及过,今天想要给大家讲的是在边缘云的能力上,Serverless 如何进一步驱动业务创新。

这里主要有几个点: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 提供了一致化的云能力

不同的 RTC、RTE,包括录制、推流、RTIC 等业务之间,都需要一个可复制的架构能力,去保障开发者在使用不同云服务的时候,均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弹性,可扩展性和健壮性的服务。

  • 完备的调度覆盖和全球扩展能力

想要真正做到完备的调度覆盖和全球扩展,不是单独的某一个业务做到,而是需要所有业务都做到。我们的 Serverless 可以在有服务器和网络的地方完成即刻覆盖,不需要考虑机器的规格如何,通过负载均衡机制都能去实现最优的分配策略,满足质量与负载的平衡。

  • 专注于业务迭代

为了给开发者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我们要满足更快的需求交付。声网内部研发在无需关注底层资源的同时,会享受到丰富的流量调度和灰度能力。对外大家能看到的实际体现,就是声网这些年互动应用的不断爆发。

  • 高性价比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开发者提供最高性价比的服务。声网利用极致的灵活与弹性的边缘资源,能够替代公有云沉重的基建成本,不用去购买昂贵的公有云的带宽以及专线。

在这些需求之外,声网是如何真正在边缘实现所有类似的应用落地,这里面又有什么挑战?我想先用一个稍微有点复杂的小表格,来跟大家讲一下。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在讲挑战之前,我们先提一个传统意义上原生应用架构跟实时互动应用的区别。

云原生应用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讲无状态性,但所有的实时互动应用几乎都跟流有关。streaming 意味着信息的高效传递,所有的数据都在毫秒级的时间传达到对方。我们没有办法再去做一个无状态协议,把流做切片。

相信大家也知道,如果用 HLS 的协议去拉流,它的延迟比 RTC 会差出一个数量级或更多。所以在实时互动应用场景下,一定会选择用有状态的实时流服务去实现业务,追求在性能、成本、可能性层面,都做到极体验致,但代价就是需要去管理这里的复杂度,无论是扩容、迁移、升级、维护,扩展,一切都变得非常的麻烦。

过去云厂商包括一些互联网大厂,也都在做面向无状态服务的 Serverless 架构,让大家都能有各种各样的函数服务去解决这种短暂无状态应用,包括对冷启动时间不敏感的场景,这是迄今为止 Serverless 的技术白皮书当中推荐的场景应用模式。但这样的 Serverless 方案,从运行环境、API 到运行时间层面,都是层层受限的。

我们在实现一些像音视频之类比较重的业务时,不管是启动时间还是业务的运行时长,或者是需要用到的各种各样的 API,都会对基建能力和 Serverless 能力提出全新的高要求。

以录制场景为例,最早声网在没有提供内部的云能力之前,也是让客户用 SDK 录制,也就是一个 Linux SDK。这种在服务端跑 SDK 的好处就是不受限,想实现各种各样的业务场景都可以,非常灵活。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但是 SDK 录制也有几个非常显著的问题:

  • 机房/云厂商网络波动影响录制质量
  • 扩缩容困难,部署维护复杂
  • 跑起来简单,高可用难

我们发现,如果要想把实时互动场景做好,必须要把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有状态服务,帮助客户简化复杂度,基于此我们推出了云录制。

当然除了录制外,声网还有大量其他的业务场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拿录制这一个例子来举例,也方便大家来理解。

简单来说,开发者不再需要维护一个有状态的服务,只需要调声网的一个无状态的 RESTful 接口,就可以完成频道的录制。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录制场景当中 Serverless 会带来哪些挑战。简单来说这里面有几条: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 不确定负载,根据主播人数帧率码率不同实时变化
  • 有状态持续性任务,频道可能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
  • 保障任务唯一性的同时允许更新任务
  • 强实时性和可靠性,无法接受丢路与黑屏
  • 需满足全球化场景,即使主播和最终录制存储区域不同。例如:

    ° 客户服务器在新加坡发起录制

    ° 主播在中东接入 RTC

    ° 录制文件上传到北美

通常来说,这些场景中的传输问题,客户往往没有办法自行搞定。因此在实时互动边缘云场景中,声网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架构: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声网有一套叫 UAP 的云原生边缘应用平台,可以就字面意义理解为通用应用平台。开发者可以在上面运行任意的应用代码。

中间是 RTE Runtime,可以理解为声网内部的服务端 SDK。上面的任意应用代码可以被跑在任意位置,UAP 平台会帮大家去管理资源编排、容量规划、迁移管理、负载感知、智能调度、动态组网在内的边缘场景下的问题。

总的来讲,我们希望通过对底层资源包括对边缘复杂度的封装,让业务能够只关注在最上层的应用代码的开发。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这个平台想象成一个 Linux SDK,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 RTE 的场景。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相关概念,给大家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上图左下角是一个 golong 的例子,借助 UAP 可以用一个非常小的 library 快速的把任意的代码逻辑集成进来。这里的运行环境是不受限的,开发者可以用任意的容器负载放进来,同时我们提供一个完全云原生化的应用规范和标准,做到分钟级的部署。

上图右侧是声网内部的一些 CRD。在这个 Demo Serverless 的例子中,我们定义了几个 worker,用了一个自定义的 demo 镜像,Request 的一部分资源。在分钟级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这样的一个 Demo Serverless 推广到全球的各个边缘上。

同时业务不需要管节点跑在哪、怎么连到它,整个过程都是有动态注册、动态分配的,这一点后面我们会详细来讲。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集成的场景,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模块可以按需扩展。

下面来讲一下,刚刚说的接入分配的过程。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上图左侧的示例图有些复杂,所以我做了一个简化,大家可以看右边的这三个小圆圈。

我们在做任何边缘业务的时候,第一步要考虑的就是调度,也就是需要满足哪些不同场景。比如说可能有些是对负载比较敏感,有些对时延比较敏感,有些对地理位置比较敏感,这些条件都会由算法规划出来一个最佳的调度策略。

同时业务也可以在上面去自定义想要的业务逻辑。比如可能想要多个不同的版本,想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版本,包括可能精确到不同的业务场景去用不同的版本,又或者可能他有自己的业务属性,在他的业务属性下可以进一步去控制更复杂的策略。

比如说像汇聚,最终在端测声网的 SDK 也会去完成一个动态组网,实现汇聚→迁移→重连的高可能闭环。经过这几个步骤的整合,基本上可以帮业务做到透明化。

在分配的基础上,还有一层是服务部署在哪里,这是一个云原生的资源编排问题。在声网内部有一套叫做 HCI 的底层云原生平台,它是基于 kubernetes 开发的。我们把这整套的云原生架构推广到了声网在全球的所有边缘上。

除 kubernetes 本身有的一些机制外,我们还做了一些特殊的逻辑。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首先是一个基于云原生的全球资源控制面。我们同时有 HCI 核心环境和 HCI 边缘环境,这两个环境同时满足分钟级调度至全球任意边缘节点的能力。

在简单的 Kubernetes 里面,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裸 API,而我们提供的是经过一定封装的平台,不是让开发者直接在里面裸跑容器,是经过负载封装之后,有一个不受限的运行环境,同时它能在平台上很好的管理长驻进程、有状态的长生命周期任务、动态函数等。

另外是为边缘设计优化。在边缘上使用复杂业务场景具有相当的困难性。比如说有些业务它需要弹性的 IP,IP 需要能够跟着 Pod 进行迁移;又或者说需要一个四层的边缘负载均衡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都实现了软件化的边缘弹性,可以在边缘环境中快速实现各种各样的丰富的网络栈扩展。

同时像复杂业务基本上会有更加麻烦的一些编排策略,比如说可能需要在一组 Pod 之间去共享 Sidecar,多版本灰读等丰富的编排策略,这些都会在内建的 CRD 当中得到支持。

下面再来看一个简单的 DEMO。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上图是我们的 DEMO Serverless,展示了如何一键部署到边集群。在我们内部既有图形化的界面,也有类似图中这样的命令行发布工具,开发者可以用完全云原生的方式一键部署,就像在操作 Kubernetes 一样。在业务负载层面,既然是 Serverless 那肯定是要让业务不去关注资源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们有一个高精度的容量预测和动态伸缩能力支持。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图: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这是一个线上业务的预测窗口,窗口内的黄色区域是提前 15 分钟预测出来的一个调度线。

从图中前半段的曲线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际情况保持了高度的准确性。我们的动态调度能力可以让开发者在使用云原生边缘平台的时候,更好的实现资源层的灵活性,而不需要去关注到底要在不同的区域中规划多少容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容量间的实时调配,为不同的业务实现更好的弹性。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解决了传统云原生当中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 动态负载。如果所有资源都做静态分配,没有办法应对实时互动场景下突发的各类场景。我们前面举的例子,是一个频道内主播突然变多了,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调度其实分成了两层。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上图左侧的草图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示的是在业务的 worker 层面,agent 会实时感知到机器和业务层面的负载情况。并且这是一个全网的对 CPU 内存、GPU 磁盘的使用情况的整体秒级感知,使得我们可以在秒级时间内去规避调度热点,做到完全实时的调度和迁移。

这个层面上和传统的容器静态分配不同,我们可以在动态规划资源池之后,动态的根据负载分配容量。如果出现了超大规模的频道,比如说客户做活动突然涌进了很多人,我们就可以快速的把机器上的其他业务迁移走,避免影响到其他业务场景。

这在本质上相当于实现了 Pod 与 Pod 之间的资源共享,一组相同的业务容器负载可以共享资源,我们就不用担心资源会分配过度或者分配不足。之前我们可能会说 request 2C 有点少、request 8C 有点多,那现在就无所谓了。其实所有的 Pod 之间,只要存在资源就都是可以共享的,但如果资源真的没有了,也会被动态的规划到别的地方。

智能路由是相对高级一些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复杂。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智能路由在业务场景中有时会被提到。

我们希望相同的频道一起被处理,比如抓娃娃机场景中,当大家一起在抓娃娃,我们希望用一个 convergeKey 实现任务的汇聚。如果娃娃机需要一个 GPU,那也可以在申请分配资源的时候带一个 GPU 加速。

同样,也可以去指定分配各种不同的版本,实现多版本并行的线上业务,我们会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给客户做动态分配。

还有一块是传输和状态管理,这一层面是声网真正的一个边缘大杀器。

边缘会存在非常多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要想真正的解决复杂业务场景,不能只是靠分配、部署、托管,不是一个简单的 Serverless 就能搞定的。所以在后台除了 Serverless 能力之外,我们还有大量其他的后台能力,比如说 Worker 状态管理带来的可操作性。目前市面上没有什么 Serverless 场景是可以在任务启动过程中仍然去持续管理它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特殊架构便可以带来一些操作上的便利。

最后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声网 UAP 在实时互动边缘云层面,跟现在市面上的其他云厂商相比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儿。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这个表格不算列的很全,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遇到的业务场景、业务挑战,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规划。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第三方,包括云函数、云容器或者边缘函数现在的一些场景支持。

业界现在可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边缘云,但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声网可能是在 RTC、RTE 领域走的比较靠前的厂商了,并且一直专注给开发者提供开箱即用的是实时互动能力,所以在内部我们会更关注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

之所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呢?大致有三点: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 进一步降低门槛

在内部我们希望能够降低 RTE 应用的开发门槛,带给大家更多、更快、更好的 RTE 后台服务。当然这是相当艰巨的一个挑战,现在还存在一定的门槛,即使在有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的基础上,也需要开发者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需要能正确的集成,去解决好高可用的故障切换。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对能力做抽象和封装。

  • 完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在声网后台内部不断深化完善内部的基建能力,加强应用性和工具链,最终带给大家更多开箱即用的场景。

  • 与生态和合作伙伴结合

进一步来讲,我们也希望能够跟生态合作伙伴做结合,通过云市场接入更多第三方的互动场景,放到我们的边缘云平台上。我们会针对有开发能力的合作伙伴,一起考虑如何进一步开放我们的实时边缘云的能力。

03 当 RTE 遇见 Serverless

前面讲的是声网内部的一些技术能力和方案,相信大家也会很关心我们的能力除了做了一个云录制之外,还能给大家提供什么?

下面我想从完整的业务场景来讲一讲,RTE 和 Serverless 之间的一些关系和技术展望。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场景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基础的 PaaS 能力,还有很大部分都是基于每一位开发者身上实现的应用逻辑,如何解决这类业务逻辑的交互问题也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看,可以用无服务器的移动端把所有的应用逻辑都放在端测,这对开发者非常友好,简单无后台。但如果应用比较复杂,团队和业务已经到了一定规模,这种方法就很难满足更复杂的场景。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在早期我们能以这种几行代码集成的 RTC 开发很长的时间,帮助开发者把整个互动应用创新做好,但当业务做大做强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更加完整的后台。

下图包含一个大致的示意图,是当客户需要管理自己的业务信令、业务事件,结合声网的 SDK、NCS 回调,业绩服务端 RESTful API 并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业务场景。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上图中浅色的部分都是客户要实现的,深色的部分是声网的各种模块。如果我们上来就给开发者看这样一个图,很可能会觉得头有点大,看起来好复杂。但实际上这里的复杂结构一定程度上是不必要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引入了三个端之间的交互。开发者的端侧以及我们的两套后台,这样势必会带来极大的通信成本,包括中间的交互链路。

假如说项目中声网后台的任意交互都有需要,那中间任何一端出了问题都非常麻烦,比如前面提到的云录制,可能要收一个云录制的回调,才能知道在录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但是有可能声网的录制并不能直接满足你的场景,比如说在录的过程中主播和观众需要同时出现,或者说在特定的时刻才开始录制,显然是需要特别关注在自定义的业务场景下的录制是如何实现的。我们过去直接提供的 API 不能直接帮客户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的用 Serverless 去简化架构。

前几年大家有看到声网的 aPaaS,某种程度上就是新架构的体现。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跟客户之间的交互、客户跟后台之间的交互做简化。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这里我们把它粗略的分成两大类,实时互动场景和非实时互动场景。

非实时互动场景其实就是客户自己的业务端和后台的交互,但我们希望的是把实时互动相关的场景在声网整体做一个闭环。这样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因为实时互动相关的功能开发其实都不简单,声网可以帮开发者尽可能的去屏蔽这部分的复杂度,同时实现客户自定义的业务逻辑。比如说互动游戏场景中的仲裁、防作弊,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单纯在端测去实现的。

整体来看,我们希望能够去赋能开发者,让实时互动触手可及。

我们并不是在做一个 Serverless,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云厂商,而是一个专注于做实时互动的平台,希望能通过基于 RTE platform 的开放性框架,让内部的实时互动边缘云更好的孵化 RTE 场景。

从 Serverless 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关注整个生态以及实时互动应用后台能力的发展。

边缘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样也越来越完善。

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电话,短信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基础服务都可以认为是边缘化的互动场景。

而声网后台今天带给大家的 RTC,RTE 互动能力,其实也是一个分布式的边缘云,未来的十年,我们认为整个实时互动边缘云,还会更多的走进大家的生活,会给开发者带来更多更复杂丰富的业务场景,也希望我们真正能够通过这样的 Serverless 能力,让实时互动变得触手可及,无处不在。

声网王浩宇:RTE 场景下的 Serverless 架构挑战【RTE 2022】

我本次的分享基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关注。也希望今天的这个分享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声网未来在 RTE Serverless 应用领域的新进展。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MySQL部分从库上面因为大量的临时表tmp_table造成慢查询
背景描述Time:20190124T00:08:14.70572408:00User@Host:@Id:Schema:sentrymetaLast_errno:0Killed:0Query_time:0.315758Lock_
美凌格栋栋酱 美凌格栋栋酱
7个月前
Oracle 分组与拼接字符串同时使用
SELECTT.,ROWNUMIDFROM(SELECTT.EMPLID,T.NAME,T.BU,T.REALDEPART,T.FORMATDATE,SUM(T.S0)S0,MAX(UPDATETIME)CREATETIME,LISTAGG(TOCHAR(
Tommy744 Tommy744
4年前
谐云上榜“2020边缘计算力量TOP20”
2020年11月7日,以“5G·边缘计算“为主题的全球边缘计算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此次活动吸引了政、产、学、研、用各界的行业权威技术机构与专家等参会。谐云作为边缘计算领域的先驱者,应邀出席大会,并获评“2020边缘计算力量TOP20”。全球最大客服云在云边协同中的案例分享大会上,谐云高级架构师魏欢分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AI云原生浅谈:好未来AI中台实践
AI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底层IT资源的丰富与敏捷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利用阿里云稳定、弹性的GPU云服务器,领先的GPU容器化共享和隔离技术,以及K8S集群管理平台,好未来通过云原生架构实现了对资源的灵活调度,为其AI中台奠定了敏捷而坚实的技术底座。在2020年云栖大会上,好未来AI中台负责人刘东东,分享了他对AI云原生的理解与好未来的AI中台实践,本文为演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2020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活动回顾:ZEGO实时音视频服务架构实践
10月24日,即构科技后台架构负责人&高级技术专家祝永坚(jack),受邀参加2020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在音视频架构与算法专场进行了主题为《ZEGO实时音视频服务架构实践》的技术分享。以下为演讲内容的节选:作为一家专业的音视频云服务商,即构服务了泛娱乐、在线教育、金融、产业互联网、IoT等行业的多家头部公司,例如映客、花椒、微博、好未来等。今年上半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Serverless 落地挑战与蚂蚁金服实践
目前Serverless已成为云原生社区关注的重点之一,有人说它是微服务的继承者,将会彻底改变软件研发的现状,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本文将介绍Serverless市场观察、落地挑战,以及蚂蚁金服对Serverless的实践。Serverless已成趋势当我们回顾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会看到基础架构经历了从物理机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Android端实现多人音视频聊天应用(二):多人视频通话
作者:声网用户,资深Android工程师吴东洋本系列文章分享了基于AgoraSDK2.1实现多人视频通话的实践经验。在上一篇《Android多人视频聊天应用的开发(一)一对一聊天》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声网AgoraSDK进行一对一的聊天,本篇主要讨论如何使用AgoraSDK进行多人聊天。主要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上一篇已经实
Easter79 Easter79
3年前
Tim Wagner:Serverless 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
受腾讯云Serverless团队之邀,TimWagner在Techo开发者大会上为中国开发者发表了Keynote演讲,演讲中Tim发表了对Serverless技术的最新洞见和趋势解读。TimWagner是AWSLambda的创始人,作为业界最早的Serverless实践者,他无愧于Serverless教父之位。!(
恭喜天翼云“翼起飞”战队在CCF国际AIOps挑战赛中夺得亚军
近日,2022CCF国际AIOps挑战赛在北京圆满落幕,由天翼云研发二部云终端基础平台团队组成的“翼起飞”战队以优越的成绩斩获本次挑战赛决赛亚军。此次赛题设计源于AIOps的核心场景——故障快速发现与诊断,比赛数据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模拟电商系统,要求参赛选手在云环境下完成算法模型调优、线上评测等操作。历经紧张激烈的角逐和层层选拔,全球百支参赛队伍中仅有9支队
迎接智算新挑战,天翼云亮相全球架构师峰会!
近日,ArchSummit全球架构师峰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智能进阶.架构重塑”为主题,探讨AI浪潮下,企业架构如何适应大模型和云原生的时代趋势,寻找既有应用成果又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国内外100余名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大模型、云原生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天翼云云网产品事业部研发专家黄坚受邀参会,并在“智算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专题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天翼云在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运维及管理方面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混合云架构中私网环境下通过VPN实现云上云下互通
在只有私网环境的某些客户业务场景下,客户新建了私有云平台。客户希望将本地IDC业务迁移上云,除了可以通过专线的方式,还可以通过VPN打通方式,实现私网环境中,客户IDC和云上的打通。架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