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BitLogicistX
• 阅读 4347

这是由Kubernetes创始人发表的论文,总结了基于容器的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模式,让我们来一览究竟吧。

论文认为,继OOP(面向对象编程)所引领的软件开发革命之后,如今似乎在分布式系统开发中也发生着一场相似的革命:基于容器化组件构建的微服务架构。

容器的一大独特优势在于:良好的边界——恰好适合应用开发的隔离性。

作者总结了一些设计模式,并且分为三大类型:

Single-container management patterns

  • 容器的传统接口有run(), pause(), stop()
  • 可以有更丰富的接口

    • “向上看”的视角:metrics, config, logs等,通常用HTTP+JSON来暴露
    • “向下看”的视角:lifecycle(提供生命周期回调钩子), priority(为了空出资源给高优先级任务,甚至能提前关掉低优先级任务),"replicate yourself"(迅速创建一组相同的服务容器来应对突发流量)

接下来两类都依赖Pod抽象(Kubernetes有提供),因为都涉及容器编排了,而且已进入Sevice Mesh这门新概念的范围。

Single-node, multi-container application patterns

多个容器组成一个原子单位

Sidecar模式

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 例如:web server + log collector
  • 前提是容器间能共享“存储卷”之类的资源

为什么要用多容器,而非容器内多进程?

  • 资源审计和分配:这点很重要,虽然多进程也勉强能做,但多容器做得更成熟
  • 职责划分、解耦
  • 重用:如果一个容器包含多种进程,就笨重而难以重用了,小巧的单用途容器更适合重用
  • 故障隔离:重启一个容器,比修复容器内的故障进程要容易多了
  • 交付隔离:每个容器能独立地升级/降级

Ambassador模式

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 类似于OOP的proxy模式
  • 例如:memcache + twemproxy,考虑到本分类为单结点多容器模式,因此twemproxy要和其中1个memcache部署到同一结点上
  • 前提是容器间能共享localhost网络接口

Adapter模式

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 例如:统一的metrics接口(JMX,statsd等统一收集到HTTP端点)
  • 可以免于修改已有的容器(因为已经以容器作为软件开发的单位了)

Multi-node application patterns

Leader election模式

  • 领导者选举这件事已经有很多库了,但往往对编程语言有所限定
  • 容器则对编程语言中立
  • 容器只需构建一次就能重用,高度贯彻了抽象和封装的原则

Work queue模式

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 传统的工作队列框架对编程语言有所限定
  • 实现了run(), mount()接口的容器,可作为“工作”的抽象
  • 基于此可打造一种通用的工作队列框架(可能是Kubernetes的未来方向)
  • 虽然没给例子,但有些类似Mesos的可插拔调度器架构

Scatter/gather模式

论文解读:Design patterns for container-based distributed systems

  • 这样传递请求:client->root->server
  • root结点把请求分发给很多servers,再把它们的响应汇总到一起,交给client
  • 例如:搜索引擎,分布式查询引擎
  • 多个leaf容器+1个merge容器,就能实现通用的scatter/gather框架(可能也是Kubernetes的未来方向)

结语

总之,论文将容器视为软件开发的一等公民,像OOP的对象一样重要,提倡单用途可组合可重用的容器。
这似乎是对UNIX编程艺术的重申。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blmius blmius
4年前
MySQL:[Err] 1292 - Incorrect datetime value: ‘0000-00-00 00:00:00‘ for column ‘CREATE_TIME‘ at row 1
文章目录问题用navicat导入数据时,报错:原因这是因为当前的MySQL不支持datetime为0的情况。解决修改sql\mode:sql\mode:SQLMode定义了MySQL应支持的SQL语法、数据校验等,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MySQL。全局s
美凌格栋栋酱 美凌格栋栋酱
7个月前
Oracle 分组与拼接字符串同时使用
SELECTT.,ROWNUMIDFROM(SELECTT.EMPLID,T.NAME,T.BU,T.REALDEPART,T.FORMATDATE,SUM(T.S0)S0,MAX(UPDATETIME)CREATETIME,LISTAGG(TOCHAR(
皕杰报表之UUID
​在我们用皕杰报表工具设计填报报表时,如何在新增行里自动增加id呢?能新增整数排序id吗?目前可以在新增行里自动增加id,但只能用uuid函数增加UUID编码,不能新增整数排序id。uuid函数说明:获取一个UUID,可以在填报表中用来创建数据ID语法:uuid()或uuid(sep)参数说明:sep布尔值,生成的uuid中是否包含分隔符'',缺省为
待兔 待兔
1年前
手写Java HashMap源码
HashMap的使用教程HashMap的使用教程HashMap的使用教程HashMap的使用教程HashMap的使用教程22
Jacquelyn38 Jacquelyn38
4年前
2020年前端实用代码段,为你的工作保驾护航
有空的时候,自己总结了几个代码段,在开发中也经常使用,谢谢。1、使用解构获取json数据let jsonData  id: 1,status: "OK",data: 'a', 'b';let  id, status, data: number   jsonData;console.log(id, status, number )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Opencv中Mat矩阵相乘——点乘、dot、mul运算详解
Opencv中Mat矩阵相乘——点乘、dot、mul运算详解2016年09月02日00:00:36 \牧野(https://www.oschina.net/action/GoToLink?urlhttps%3A%2F%2Fme.csdn.net%2Fdcrmg) 阅读数:59593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KVM调整cpu和内存
一.修改kvm虚拟机的配置1、virsheditcentos7找到“memory”和“vcpu”标签,将<namecentos7</name<uuid2220a6d1a36a4fbb8523e078b3dfe795</uuid
Easter79 Easter79
3年前
Twitter的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 (Java版)
概述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简单一些的ID,并且希望ID能够按照时间有序生成。而twitter的snowflake解决了这种需求,最初Twitter把存储系统从MySQL迁移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Django中Admin中的一些参数配置
设置在列表中显示的字段,id为django模型默认的主键list_display('id','name','sex','profession','email','qq','phone','status','create_time')设置在列表可编辑字段list_editable
Python进阶者 Python进阶者
1年前
Excel中这日期老是出来00:00:00,怎么用Pandas把这个去除
大家好,我是皮皮。一、前言前几天在Python白银交流群【上海新年人】问了一个Pandas数据筛选的问题。问题如下:这日期老是出来00:00:00,怎么把这个去除。二、实现过程后来【论草莓如何成为冻干莓】给了一个思路和代码如下:pd.toexcel之前把这
容器、容器云和容器化PaaS平台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容器是一种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技术,Docker是一种容器引擎。使用Docker来运行操作容器。但从容器自身来说,其提供的是IaaS层能力。Kubernetes提供了容器调度和管理的能力,加上云计算租户功能,实现容器云平台功能。而基于容器技术所构建的应用开发、应用托管和应用运维平台则可以称为容器化PaaS平台,它是一种轻量化PaaS实现。结合日志、监控、认证、权限等基础能力则可以构建企业级的平台和可复用服务,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企业技术服务中台能力,支撑企业业务敏捷研发和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