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eigh ✨ Souleigh ✨
3年前
Vue3 - 响应性API
前言Vue3.x正式版发布已经快半年了,相信大家也多多少少也用Vue3.x开发过项目。那么,我们今天就整理下Vue3.x中的响应性API。响应性APIreactive作用:创建一个响应式数据。本质:传入数据(复杂类型:数组和json对象)包装成一个Proxy对象。如果传入其他对象,默认情况下修改对象,界面不会自动更新,如果想更新,可以通过重新赋值(创建
智造进化论▪第六期 | Base深圳 12万程序员都在期待的招聘会来啦
2021年夏天,智联猎头携手平安科技、顺丰、大疆、中兴通讯、OPPO、长亮科技等数十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提供包括Java开发、前端研发、软件测试、大数据、产品经理等在内的数百个职位,帮助400多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在现场高效沟通,快速进入谈薪入职阶段。往期招聘会盛况▲来自部分已收到offer的往期求职者▲2021年9月4日(下周六)14:0017:00深圳▪南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Hi,给他介绍一款markdown的帮助文档生成器
     当今大多数的团队都实现了前、后端分支。前端与后端的沟通都是通过接口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都是webapi接口)。这种情况你肯定需要一个接口查询的帮助文档,这个当然用swagger都可以实现。但做为前端开发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把自己写的组件以帮助文档的方式公开都团队其他人员使用。就像iview,easyui等UI组件都有自己的帮助文档。今天我们都介绍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GitOps 与 ChatOps 的落地实践
前言说到GitOps和ChatOps,那就不得不谈到DevOps。DevOps作为一种文化,旨在促进开发、测试和运维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而促进合作的方式,往往是使用一系列工具,完成这三个角色的相互协作。这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快的交付速度和更低的人力成本。获益于DevOps和公有云,一个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可以只配备一到两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Docker的UI助手Portainer,可视化操作使docker管理变的更加容易
   docker的用处不多加赘述,作为开发人员,理解别人的轮子,比自己重新造一个相同的轮子更切合实际,docker的容器思想其实和java中的class类和这个类的实例化概念相同,docker的镜像和容器,本文也从本人学习docker的第一步来描述Portainer的使用。本人,在各种云服务器的js的广告下买了一台新的服务器,由于之前没有过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JavaScript性能优化小知识总结
前言  一直在学习javascript,也有看过《犀利开发Jquery内核详解与实践》,对这本书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犀利,可能是对javascript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异或是自己太笨,更多的是自己不擅于思考懒得思考以至于里面说的一些精髓都没有太深入的理解。  鉴于想让自己有一个提升,进不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总得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居所好好生存,所以平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Auto编程语言官方站 网站服务条款
AAuto编程语言官方站网站服务条款如果您已经清楚快手(AAutoQuicker)是一个永久免费的的开发工具,无任何营利目标,本站没有积分充值,不开放VIP服务,网站与软件不会投放任何商业广告,并将保持免费直至永远。您愿意去帮助其他人,能够做到宽心分享,所取不多于所施,认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分享精神。如果您同意本站管理员拥有无条件删帖、删号权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5个最优秀的微信小程序UI组件库
开发微信小程序的过程中,选择一款好用的组件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微信小程序面世以来,不断有一些开源组件库出来,下面5款就是排名比较靠前,用户使用量与关注度比较高的小程序UI组件库。还没用到它们的你,可以关注和了解一下哦!WeUIWXSSWeUIWXSS是腾讯官方UI组件库WeUI的小程序版,提供了跟微信界面风格一致的用户体验。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C++_代码重用2
对于姓名可以使用字符数组来表示,但这将限制姓名的长度。当然,还可以使用char指针和动态内存分配,但这要求提供大量的支持代码。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使用一个他人开发好的类的对象来表示。如果C库提供了合适的类,实现起来将更简单。C库确实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类,它就是valarray。valarray类简介     模板类在使用时需要指定具体数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数据分析必备学习路线与技术
即便在同一领域里,从软件开发转向算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经历过这种转型,期间迷茫过、浮躁过。后来发现,光看书不行,把每日所学记录下来,感觉学的比较快。通过记录,驱动我思考,帮助我了解哪些是真懂,哪些是理解不透的。后来,几乎每两天就将每日所学,总结成一篇原创技术文,发在公众号里,现在已经有260多篇了。也很幸运,成功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