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兔 待兔
4年前
还怕问源码?Github上神级Android三方源码解析手册,已有7.6 KStar
或许对于许多Android开发者来说,所谓的Android工程师的工作“不过就是用XML实现设计师的美术图,用JSON解析服务器的数据,再把数据显示到界面上”就好了,源码什么的,看也好不看也罢,反正应用层的开发用不上,再加上现在优秀的轮子越来越多,拿来主义泛滥,能用就是,反正老板也不关心是不是你自己写的,用我现在老大的话来说,阅读源码似乎只是一种“锦上添花”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React 服务端渲染完美的解决方案
最近在开发一个服务端渲染工具,通过一篇小文大致介绍下服务端渲染,和服务端渲染的方式方法。在此文后面有两中服务端渲染方式的构思,根据你对服务端渲染的利弊权衡,你会选择哪一种服务端渲染方式呢?什么是服务器端渲染使用React构建客户端应用程序,默认情况下,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出React组件,进行生成DOM和操作DOM。Re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C++中map常用用法
Map是STL的一个关联容器,它提供一对一(其中第一个可以称为关键字,每个关键字只能在map中出现一次,第二个可能称为该关键字的值)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这个特性,它完成有可能在我们处理一对一数据的时候,在编程上提供快速通道。这里说下map内部数据的组织,map内部自建一颗红黑树(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平衡二叉树),这颗树具有对数据自动排序的功能,所以在map内部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虚拟机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机器码转换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编程语言发展的一大步。计算机只认识0和1,所以我们的程序需要经过编译器翻译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格式才能由计算机执行。经过技术的发展,将编写的程序编译成二进制本地机器码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程序语言选择了与操作系统和机器指令无关、平台中立的格式作为程序编译后的存储格式。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Netty精粹之设计更快的ThreadLocal
Netty是一款优秀的开源的NIO框架,其异步的、基于IO事件驱动的设计以及简易使用的API使得用户快速构建基于NIO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器成为可能。Netty除了使用Reactor设计模式加上精心设计的线程模型之外,对于线程创建的具体细节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由于Netty的应用场景主要面向高并发高负载的场景下,这也是Netty能够大显身手的场景,因此,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DHCP服务原理与搭建(Linux系统+路由器,二选一方案)
大家都知道上网的最基本前提是要在终端上设置IP、子网掩码、网关、DNS等地址信息,在家里或者在办公室很多时候打开电脑后发现就可以上网,并没有手动设置IP、掩码、DNS地址也能上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说明你的内网有"DHCP"服务器,通过它给你的终端自动分配了IP掩码和网关等地址,省去了你手动配置过程,从而给网管人员和办公人员都带来了方便,简
什么是云计算?
关于“云计算”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时常用的那些APP或网站,基本都已经离不开“云计算”作为背后的强大服务支持,如剁手党爱恨交加的淘宝、京东,社交痴迷党的微信、微博等等。所以?“云计算”的五大特点大规模、分布式“云”一般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些知名的云供应商如Google云计算、Amazon、IBM、微软、阿里等也都拥能拥有上百万级的服务器规模。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Python并发(二)
并发是指一次处理多件事,而并行是指一次做多件事。二者不同,但互相有联系。打个比方:像Python的多线程,就是并发,因为Python的解释器GIL是线程不安全的,一次只允许执行一个线程的Python字节码,我们在使用多线程时,看上去像很多个任务同时进行,但实际上但一个线程在执行的时候,其他线程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而在多CPU的服务器上,Java或Go的多线程,
秋桐 秋桐
1年前
通过Java程序将Excel转换为PDF文档格式
Excel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等众多领域,具有丰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包括计算、图表、排序、筛选、数据透视表等。在处理大型数据内容时,Excel绝对是最佳工具。但如果要将处理好的数据内容进行保存和传输的话,转换为PDF文档格式或许更加可靠。PDF文档的稳定布局可以避免数据内容被随意更改,即使是在多次传输后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将Excel转换为PDF的工具有很多。这里我将介绍如何通过编程的方法来实现该功能。以Java代码为例,使用到的产品是FreeSpire.XLSforJava(免费版)。下面是程序环境和示例代码。
一条数据包从收到发--交换芯片篇(一)
从程控交换设备的软处理到交换芯片的硬件pipeline,从基于dpdk的软件转发到可编程的pipeline硬转发,从Kbps带宽能力到Tbps能力,网络转发设备的发展带来大带宽能力的同时,其技术架构也是经历了软硬软硬的周期,可谓完美演绎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各领风骚数年”的传奇。但对于底层网络而言,其七层架构、数据包结构、协议标准基本没有变化,即对于网络转发设备而言,数据报文处理架构可以做通用设计抽象,转发细节的差异与演进大多体现在报文处理逻辑的优化,内部报文高速传递的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