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进阶者 Python进阶者
3年前
手机自动化测试IDE ----- 手把手教你用Airtest模拟器来连接手机
大家好,我是IT共享者,人称皮皮。上篇文章讲了Airtest的安装和IDE控件详解相关知识,、,这篇文章来给大家分享用Airtest模拟器来连接手机。前言也许有人觉得抓手机的数据包都费劲,还搞什么自动化,而且肯定不简单。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一切都被一个叫Airtest的自动化测试软件给搞定了,你只需要把它一直运行着,你的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就都交给它了,直接
翼
4年前
前端使用低功耗蓝牙开发的坑1(分包操作之分包接收)
最近用uniapp开发微信小程序的一个项目中用到了低功耗蓝牙,但是其中收包,发包的时候不能超过20字节,所以就需要我们来进行分包操作了接收蓝牙设备传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分包接收处理说明:我项目中的数据结构中05是帧头,FE是帧尾,所以需要判断接收到的这个数据是否是05开头,FE结尾,我是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了缓存中image.png(h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程序员为什么使用Groovy
    一直听说java世界里有个Groovy,但是一直没时间去了解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子的。我们现在的项目里放了很多开源包,而且项目中做流程的时候,规则就是用Groovy实现的。近来闲来无事,于是开始认真的看看Groory究竟有什么好的。其实最初我接触它是因为Grails这一个框架,这两个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java的敏捷开发,与java的无缝对接。在某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ndroid Recyclerview隐藏item的所在区域显示大空白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近搞了下Recyclerview,做了增加、删除item的功能。item上方有卡签!(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0145e835209331d61e7a761ab97fdce5bac.png) 插个图片看下效果,点击底下的添加上去,同时,底下的item消失,这个用notifyItemInserted和n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UDT源码剖析(一)之总览
介绍随着网络带宽延时产品的增加,常用的TCP协议开始变得低效。这是因为它的AIMD算法彻底的减少了拥塞窗口,但不能快速的恢复可用带宽。理论上的流量分析表明TCP在BDP增高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受到包损失攻击。另外,继承自TCP拥塞控制的不公平的RTT也成为在分布式数据密集程序中的严重问题。拥有不同RTT的并发TCP流将不公平地分享带宽。尽管在小的BDP网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ndroid 仿淘宝、京东商品详情页向上拖动查看图文详情控件DEMO详解
一、淘宝商品详情页效果!(https://img.jbzj.com/file_images/article/201609/2016090409490116.gif)我们的效果!(https://img.jbzj.com/file_images/article/201609/2016090409490117.gif)二、实现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Lucene5.5学习(1)
认识Lucene下面是百科对Lucene的描述:Lucene是apache软件基金会4jakarta项目组的一个子项目,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全文检索引擎工具包,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而是一个全文检索引擎的架构,提供了完整的查询引擎和索引引擎,部分文本分析引擎(英文与德文两种西方语言)。Lucene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简单易
Easter79 Easter79
3年前
springMVC两种方式实现多文件上传及效率比较
springMVC实现多文件上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以字节流的方式进行文件上传,另外一种是使用springMVC包装好的解析器进行上传。这两种方式对于实现多文件上传效率上却有着很大的差距,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看一下这两种方式的实现方式,同时比较一下在效率上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距。1.下载相关jar包。需要引入的jar出了springMVC的ja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Autowired和@Resource注解的一个意外重要区别
今天上午,因为公司要跟客户展示最近开发的项目,然后安排了我重新构建一个template项目,用来向客户展示参考。基于已开发好的代码,我在进行一些简化抽取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我们有一个springsecurity配置类时需要每个模块都使用,就是可能有些参数不同,现在我把他弄到一个公共的jar包,把之前类拷贝进去,然后把参数写活,结果出现了一些有
专注IP定位 专注IP定位
2年前
什么是IP 欺骗以及如何防范?
前言现代Internet通过发送和接收IP数据包来开展联网计算机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这就意味着早在互联网诞生之际就存在IP欺骗的风险。1980年,研究人员意识到黑客可以更改IP标头系统中的数据,并且撰写了相关的工作原理,但是这场内部人员之间的讨论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十年后,一场“年度计算机犯罪”才使得IP欺骗逐渐被人熟知。1994年,一位名叫下村勤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