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设计模式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

开源布道者
• 阅读 3602

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不仅描述对象或类的模式,还描述它们之间的通信模式,比如对操作的处理应该如何传递等等。

意图: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几乎所有设计模式,在了解到它之前,笔者就已经在实战中遇到过了,因此设计模式的确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实战的理解,单看设计模式是枯燥的,而且难以理解的,因此大家学习设计模式时,要结合实际问题思考。

举例子

如果看不懂上面的意图介绍,没有关系,设计模式需要在日常工作里用起来,结合例子可以加深你的理解,下面我准备了三个例子,让你体会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种设计模式。

中间件机制

设想我们要为一个后端框架实现中间件(知道 Koa 的同学可以理解为 Koa 的洋葱模型),在代码中可以插入任意多个中间件,每个中间件都可以对请求与响应进行处理。

由于每个中间件只响应自己感兴趣的请求,因此只有运行时才知道这个中间件是否会处理请求,那么中间件机制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保证其功能和灵活性呢?

通用帮助文案

如果一个大型系统中,任何一个模块点击都会弹出帮助文案,但并不是每个模块都有帮助文案的,如果一个模块没有帮助文案,则显示其父级的帮助文案,如果再没有,就继续冒泡到整个应用,展示应用级别的兜底帮助文案。这种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JS 事件冒泡机制

其实 JS 事件冒泡机制就是个典型的职责链模式,因为任何 DOM 元素都可以监听比如 onClick,不仅可以自己响应事件,还可以使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阻止继续冒泡。

意图解释

JS 事件冒泡机制对前端来说太常见了,但我们换个角度,站在点击事件的角度理解,就能重新发现其设计的精妙之处:

点击事件是叠加在每层 dom 上的,由于 dom 对事件的处理和绑定是动态的,浏览器本身不知道哪些地方会处理点击事件,但又要让每层 dom 拥有对点击事件的 “平等处理权”,所以就产生了冒泡机制,与事件阻止冒泡功能。

通用帮助文案和 JS 事件冒泡很类似,只是把点击事件换成了弹出帮助文案罢了,其场景机理是一样的。

说到这,我们可以再重新理解一下职责链模式的意图:

意图: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请求指的是某个触发机制产生的请求,是一个通用概念。“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的是如果我们只有一个对象有处理请求的机会,那接收者就与发送者之间耦合了,其他接收者必须通过这个接收者才能继续处理,这种模式不够灵活。

后半句描述的是如何设计,可以实现这个灵活的模式,即将对象连成一条链,沿着链条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还要理解到,任何一个对象都拥有阻断请求继续传递的能力。

在中间件机制的例子中,后端 Web 框架对 Http 请求的处理就是个运用职责链模式的典型案例,因为后端框架要处理的请求是平行关系,任何请求都可能要求被响应,但对请求的处理是通过插件机制拓展的,且对每个请求的处理都是一个链条,存在处理、加工、再处理的逻辑关系。

结构图

精读《设计模式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

Handler 就是对请求的处理,可以看到这里是一条环路,只要处理完之后就可以交给下一个 Handler 进行处理,可以在中途拦截后中断,也可以穿透整条链路。

ConcreteHandler 是具体 Handler 的实现,他们都需要继承 Handler 以具备相同的 HandleRequest 方法,这样每一个处理中间件就都拥有了处理能力,使得这些对象连成的链条可以对请求进行传递。

代码例子

职责链实现方式非常多,比如 Koa 的洋葱模型实现原理就值得再写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 co 源码。这里仅介绍最简单场景的实现方案。

职责链的简单实现模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每个对象本身维护到下一个对象的引用,另一种是由 Handler 维护后继者。

下面例子使用 typescript 编写。

`public class Handler {
  private nextHandler: Handler
  public handle() {
    if(nextHandler) {
      nextHandler.handle()
    }
  }
}
`

每个 Handler 的默认行为就是触发下一个链条的 handle,因此什么都不做的话,这个链条是完全打通的,因此我们可以在链条的任何一环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就是重写 handle 函数,我们在重写时,可以维持对 nextHandler.handle() 的调用,以使得链条继续向后传递,也可以不调用,从而终止链条向后传递。

弊端

职责链模式不保证每个中间件都有机会处理请求,因为中间件顺序的问题,后面中间件可能被前面的中间件阻断,因此当中间件之间存在不信任关系时,职责链模式并不能保证中间件调用的可靠性。

另外就是不要扩大设计模式的使用范围,对一堆对象的连续调用就没必要使用职责链模式,因为职责链适合处理对象数量不确定、是否处理请求由每个对象灵活决定的场景,而确定了对象数量以及是否调用的场景,就没必要使用职责链模式了。

总结

职责链模式是插件机制常用的设计模式,在事件机制、请求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职责链模式还可以与组合模式组合使用,因为组合模式描述的是一种统一管理的树形结构,每个节点都可以把自己的父节点作为后继节点。实际上 dom 结构就是一种组合模式,事件冒泡就是在其基础上拓展的职责链模式。

讨论地址是:精读《设计模式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Issue #292 · dt-fe/weekly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前端精读 - 帮你筛选靠谱的内容。

关注 前端精读微信公众号

精读《设计模式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 3.0 许可证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中的23种设计模式
java中一共23种设计模式!按照目的来分,设计模式可以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用来处理对象的创建过程;结构型模式用来处理类或者对象的组合;行为型模式用来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创建型模式用来处理对象的创建过程,主要包含以下5种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实现23种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pa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pache commons chain 初探
Apachecommonschain是什么Apachecommonchain是对责任链设计模式的改造封装,让使用者更加方便的使用。简单回顾一下责任链设计模式在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一书中开头是这样描述责任链(ChainofResponsibility)模式的: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描述设计模式(15):责任链模式
本文源码:GitHub·点这里(https://www.oschina.net/action/GoToLink?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cicadasmile%2Fmodelarithmeticparent)||GitEE·点这里(https://gitee.com/cicadasmile/modela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引入责任链模式责任链模式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 Design Patterns
java的设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5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结构型模式(7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行为型模式(11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
介绍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在命令模式中,所有的请求都会被包装成为一个对象。参考了一下其他关于命令模式的文章,其中有谈到说是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将请求封装成为对象,所以客户的所有操作,其实就是多个命令类的对象而已,即参数化了。命令模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请求的调用者与请求的最终执行者进行了解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 设计模式系列(十二)策略模式(Strategy)
Java设计模式系列(十二)策略模式(Strategy)策略模式属于对象的行为模式。其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一、策略模式的结构策略模式是对算
设计模式-单例模式概述 | 京东云技术团队
我们常把23种经典的设计模式分为三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其中创建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将创建和使用代码解耦,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类或对象的组合或组装”问题,将不同功能代码解耦,行为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类或对象之间的交互”问题,将不
通过MVEL表达式和Apache Chain职责链模式解耦MQ消息处理节点的实践应用
导读本文主要讲解了MVEL表达式和责任链设计模式相结合一起的消息处理解决方案设计、解耦消息处理节点以及方便代码维护扩展。通过“订单拆单消息”的接入作为具体实践案例,简要阐述了MVEL表达式和ApacheChain职责链设计模式应用场景。希望通过本文,读者可
京东云开发者 京东云开发者
9个月前
还在自己实现责任链?我建议你造轮子之前先看看这个开源项目
1.前言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使用设计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将请求沿着处理链进行发送,直到其中一个处理者对请求进行处理为止。在责任链模